欢迎进入广州新华学院招生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华 >> 新华学子 >> 正文

新华优秀毕业生|那个发表7篇论文、申请1项专利的酷女孩 ——听2017届优秀毕业生信息科学院邓巧茵聊学术科研

2017-08-11 00:00:00 

新华优秀毕业生|那个发表7篇论文、申请1项专利的酷女孩 ——听2017届优秀毕业生信息科学院邓巧茵聊学术科研

时间:2017-08-11,15:40:00

邓巧茵在学校Fab Lab XH实验室开设的《跨学科创意设计挑战》课程上进行实践操作

在学校2016年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邓巧茵(右三)被颁授国家奖学金

邓巧茵参加2017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大赛华南赛区分决赛

邓巧茵的投稿被“2015物理、教育、管理和社会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收录

第一次听到邓巧茵这个名字,是在2017届毕业典礼的优秀毕业生颁奖仪式上。她,不仅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且在校时已以第一、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6篇为统计源核心论文、1篇为CPCI检索论文),并已申请1项实用新型专利。这么有学术科研范儿的酷女孩,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吧?带着好奇与期待,记者采访了邓巧茵。

学霸:论文、竞赛、项目、专利全面开花

在被问到“觉得自己有什么特点”时,邓巧茵微笑着用了几个词概括:“我应该属于认真踏实、学习勤奋、自觉性强的人吧。”因为深知学习的重要性,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邓巧茵就一直认真学习,积极钻研,探索自己的多方面成长:积极参加学院和学校的各项文体与科技类活动;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项目;从大一开始就成为实验室助理,积累了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多次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完成各类级别的科研项目;并在专业统计源期刊和国际会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大学四年中,邓巧茵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学习和探索,得到了成长,赢来了荣誉。她综合表现优秀,尤其在论文、竞赛、项目、专利等方面佳绩连连。她大一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大二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一等奖学金,大三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学校特等奖学金,大四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获优秀毕业生荣誉;大学四年作为第一、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7篇,其中6篇为统计源核心论文、1篇为CPCI检索论文;参加了多项学术竞赛,获得2016年“穗港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广州赛区三等奖(第二参与者),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三等奖(第一主持),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三等奖(第一主持);2016年4月作为主持人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项目《基于IMU及手势感知的非接触式智能设备控制系统》被评为国家级项目,并在2017年4月顺利结题;2017年3月7日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种手势识别装置。

科研: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邓巧茵在本科阶段能取得学术科研的各种成果,表现让人刮目相看,她自己把这些归结为科研意识的培养和专业学习交流的积累。

“我大一入校就申请作为实验室助理,接触了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同时我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有时刻关注前沿科技的习惯——这些都培养了我的科技创新意识。”邓巧茵谈到,当有这种初步意识后,满怀学习热情的她,更进一步去积累和加强:与高年级的同学交流竞赛、项目和技术问题,并积极与本专业老师共同探讨新技术和新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类组织,在校期间担任了科技创新应用中心的技术部部长;还向高年级的同学和专业教师学习学术写作。这些努力本身,反过来促进了自己科研意识的强化,并逐渐开始尝试自己做研究。

邓巧茵说,在做论文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方向和目标,不清楚应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进行选题,虽然学会怎么用知网等学术资源,但是依然不知道怎么开始。但善于向别人学习的她摸索到了路子:“这时候,与高年级的同学和专业教师的沟通尤其重要,根据他们的经验,知道怎么阅读文献,怎么吸取别人的经验。参与到高年级同学的项目和论文中,积极学习他们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作时能做到以事实为根据,让数据说话,分清事实和观点,分清别人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那么发表好的论文就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谈及如何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邓巧茵总结道:“我个人觉得首先要有坚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只有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不断地学习才可以有更强的科研意识,并要时刻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其次要合理利用校园网资源,利用学术资源,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并经过专业实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计自己的方案,可以提高科研创新性。最后就是要有学术写作功底,必须不断地训练,从模仿到创新,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写作方法。”

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善于思考的特点,让邓巧茵不仅做好科研,还学会了用科研的思维去看待世界:“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促使对一些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进行批判,做出判断。”

成长:四年青春,收获满满

“大学四年,你觉得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主要是哪些方面?”——面对记者的提问,邓巧茵认真思索了一会,然后条理清晰地总结了起来:“大学四年,我觉得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主要是五个方面:一、作为实验室助理,学会了如何做好工作,怎么做好工作计划;二、明白了需要从一开始就学好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同样重要,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三、阅读文献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长期坚持锻炼才有质的飞跃;四、通过参加学术竞赛、主持项目、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不光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也加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同时让自己有明确专业学习和发展目标;五、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关注前沿科技,积极参加课题讨论,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谈及成长与收获时,邓巧茵一再地提到了老师们和学长们的指导的重要性。她感慨,正是因为有敬爱的师长们的专业指导、严格要求和细心关爱,有学长们耐心的引导和带动,自己才能在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上不断进步,才能一步步地在论文、竞赛、项目、专利方面有所收获。邓巧茵感恩自己能在新华学院遇到的人和事,感恩自己在母校得到关怀和收获精彩,同时她也希望将这样的关怀传达下去。

“我个人认为从踏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其实我们就站在了新的跑道上面。”邓巧茵寄语师弟师妹们:在这个新的跑道上,要合理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在学好专业的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学科专业新动态,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学会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电子资源,充分阅读文献,锻炼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和主持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与高年级同学和专业教师保持长期的沟通,学习他们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和学术水平。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会学习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而邓巧茵四年的奋斗岁月让她切身体会到,作为学生应积累好专业知识和提升学术能力,这种锻炼最终提升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未来每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通过邓巧茵以第一作者于2017年4月在统计源核心期刊《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刊物发表的论文《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来感受这位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酷女孩的学术范儿。

一、论文简介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一种能够通过识别人的手势动作进而对家电设备进行控制的系统,改进现有的智能家居控制方式。设计采用 MPU6050姿态传感器采集并处理人体手部动作信号,结合低功耗蓝牙4.0模块实时将信号传送至 STM32微处理器,然后 STM32通过对获取信号的解析发送相应的命令控制家电设备的工作状态。系统的设计总共分为手势分析、无线传输、设备控制三大部分。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改进已有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手势动作进行识别控制。在戴上含有 MPU6050传感器的腕带后,重复做设定好的几个动作,经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好,可靠性高,能够有效识别人体手部的动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价值。

二、选题缘由及创新点

发表论文选择《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这个题目,是因为最开始是把手势识别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得国家级资助,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技术改进,主要研究手势识别数据解析、手部动作的分析以及滤波。采用整合了三轴加速度、三轴角速度、三轴姿态角的MPU6050模块搭配低功耗蓝牙模块对人的手部动作信号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应的运算处理,然后通过蓝牙模块把信号发送至STM32微处理器进行模数转换,完成手势比对并发送对应的命令给家电设备实现手势的控制。在进行手势的识别时,滤除信号中相对较低的数据,以此降低精度和灵敏度,简化硬件的运算,再进行平滑滤波的处理,更易于对信号进行特征值的获取。

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改进已有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式,采用手势动作进行识别控制。在戴上含有MPU6050传感器的腕带后,重复做设定好的几个动作。基于手势动作进行家电控制为智能家居带来一种更方便、更友好的操作界面,通过解析手部的动作信号,通过低功耗蓝牙模块的无线传输,由微处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实现电器的开关等操作,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省去了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选择控制的步骤,而且让整个操作的过程更加的自然、便捷。

使用手势实现设备的控制不仅仅适用于家居环境中,还能扩展至各种工作、商店、教学等场所中,在手势控制的部分能够添加更多的感知设备,例如能够测量心率、获取睡眠状态、获取步数等人体信息,集成更多的功能。随着人机交互和可穿戴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通过识别手势实现控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论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