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本科课程,广州新华学院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深入挖掘各专业特色课程,建设了一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公司法务管理工作实务》
该课程由一线资深律师将自身办案的经验编写进讲课提纲,同学们通过案例学习、分组讨论方式认识公司法务的实务技巧。
课程中心任务有三点:首先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其中含1979年改革开放之后的公司发展简史;其次介绍公司法在实务中的应用情况,包括公司法立法的简史;最后介绍公司法务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帮助同学们对公司法务管理工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该课程重点讲解公司文书写作、有限责任公司合规和内控管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等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专业学习内容。该课程每次开班80人,开课以来获得2016级与2017级学生良好的反响。
特色课程:《民商事案例分析》

同学们正在学习《民商事案例分析》
《民商事案例分析》课程面向本科四年级学生开设,聘请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具有实践经验的法官为课程讲师,通过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制度和案件时事,构建和进行实务性案例分析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同学们通过了解并学习民商事案件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实务中法律适用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法律检索的方法,结合法律理论,对法律实务知识有更加直接的认识。同学们课堂中积极与法官们进行互动交流,反响热烈。
为了培养法院系统急需的法官助理人才,法学院立足“务实教育”,致力于问题主导、学生参与、理论+实践,开拓了加强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019年开始,法学院与东莞市法院系统建立了类似“订单培养”模式的合作。
学院与法院联合培养模式实现了司法一线无缝对接,为学生毕业后快速上岗打下坚实基础,提高了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推进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加强了学院与法院的联系;保障了学院教学授课、专题调研、案例研讨、实习锻炼等各项工作的有效组织。学院与法院联合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是司法实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现实需要。
资料来源: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