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广州新华学院招生网
学校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认识新时代,学习新思想

2018-01-10 00:00:00 

我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月9日下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在广州校区第一会议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了教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成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辉教授作题为“认识新时代,学习新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会议由校党委书记周云同志主持,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二级单位党、政正副职负责人,各职能部门正副职负责人,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党代会代表,辅导员和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教师与会学习。

辅导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李辉对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进行解读并和与会同志们分享学习的心得和感悟,李辉将心得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李辉教授作辅导报告

一、认识新时代

李辉首先从对“新时代”的总体判断谈起,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李辉从“新时代”角度分析了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成就”“新定位”和“新矛盾”,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二、学习新思想

李辉结合十九大报告,从“重点发展”和“全面发展”、“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的辩证关系角度深入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在行动纲领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握住六个明确:

第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二,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四,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第五,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三、做出新贡献

李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切入点,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党的指导思想,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李辉最后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开辟了党中央治国理政新境界,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使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周云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李辉教授的报告以新视角解读十九大,立意深远又贴近实际,内容深刻生动、思路清晰、分析透彻,让大家对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受益匪浅。

周云指出,学校在2017年度已开展60多场党的十九大主题宣讲活动,2018年新年伊始,全校师生要以此次辅导报告会为契机掀起学习十九大的热潮,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提升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推进学校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周云书记作总结讲话

李辉教授简介:

李辉,男,教育部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成员、广东省教育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4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影响力人物;曾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研究成果一等奖。

党委办公室供稿

文/李诗

图/刘沁瑜

审校|殷丹

责编|杨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