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本届决赛评委组组长陈汝筑教授点评
护理学院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Susan Holli Neidlinger教授做教学演示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本届决赛评委组组长陈汝筑教授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奖(左起:周亭、张禹念、陈汝筑)
王庭槐校长、周云书记共同为二等奖获得者颁奖(左起:周云、张丹丹、唐旗羚、吴宇、周月英、王庭槐)
杨卫华副校长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奖(左起:林晓鸿、王静、陈剑、廖永鹏、邵咪咪、李春凤、钟鸿科、黄靖、杨卫华)
蓝永金副校长、副书记为优秀组织奖获得单位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颁奖(左起:陈千、黄继炎、蓝永金)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于6月20日上午在东莞校区讲学厅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分实验课组和理论课组进行决赛,分别于6月12日下午和6月20日上午举行。本届青教赛是有史以来参与人次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做到了50岁以下各教学单位专职教师的100%参赛,经推荐共计三百余人参与初赛,37人进入校级复赛,14位老师历经3个月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两组决赛的入场券。最终,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周亭老师和护理学院的张禹念老师将一等奖收入囊中;外国语学院和护理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为此,学校领导以及各教学单位的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均来到本次比赛的现场,观摩比赛并给予选手们指导与支持。教务处处长尹小川主持决赛,分管教学的李中生副校长主持颁奖仪式。
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
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之“重头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我校紧密结合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学校在2018年春季工作会议上就对该项比赛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以评教、教学竞赛等为抓手,加强一线教师培训,树立教学标杆,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并将其列入学校工作重点。本次竞赛正是我校打出的重抓教师队伍建设的“组合拳”的其中一招,也是我校“教学质量月”系列主题月活动的一部重头戏。
为坚守该项赛事多年来的品质、规格,学校为其配备了强大的评委阵容,特邀来自母体学校中山大学的陈汝筑教授、曾蕾教授、潘琪研究员、潘敬运教授、罗蔚茵教授、陈婉玲教授、韦沛文教授、董丽明副教授、郭廖南副教授,加上我校护理学院首席教授及学科带头人Susan Holli Neidlinger教授、护理学院李君教授、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彭建平教授、会计学院党总支书记张丽拉教授、信息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及学科带头人赖剑煌教授、资源与城乡规划系主任陈俊合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文俊教授共16位资深教学专家担任评委。
在传承中革新求变
主题常新,教育初心不变,年年有亮点“教务处围绕学校2018年春季工作会议‘抓重点、补短板、强特色、固本培元厚内涵’的工作要求,策划组织了主题教学月活动和青教赛,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了能够反复地训练从备课到授课再到教学研究的基本功的平台。本次青教赛的主题是‘不忘初心,创新形式,改革教法’,教育部于1月30日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本次青教赛积极响应《国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青教赛源自于对母体学校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的传承与创新。自2011年3月以来,我校已坚持举办至第8届,一年一届已成为中大新华的品牌教学活动和优良教学传统。”教务处尹小川处长在决赛现场欣慰地告诉记者。
亲历过八届青教赛组织与筹划的教务处陈宝琪老师告诉记者:“今年的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决赛最大的特点是增设了实验课组,因为学校的定位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实习实训。另一个特点是将学生网上评教情况纳入参赛教师总体成绩,同时还有督导随堂听的环节,决赛成绩的计算方法是督导听课得分占15%,教案占25%,教学现场演示占60%,参赛选手的最终成绩是由20%复赛成绩和80%决赛成绩相加。摒弃单一的计算模式,采取多方面构成的比赛成绩,让本次比赛更全面更公平,更能体现教师们的教学基本功。”
“本届青教赛也是乘着教学月活动的东风,在传承与创新中激发出诸多亮点:一是实现了全员参与,专业全覆盖。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直属系)、教研部的主观能动性,初赛、复赛权均下放。二是赛事历时长,以赛促教辐射面更广。从院系的初赛、复赛到校级的复赛、决赛,层层选拔,赛事规格、品质更有保障。三是比赛形式内容更新更活。决赛知识点是用软件从课程范围内现场随机抽取,决赛者用15分钟进行教学演示,更考验老师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四是增设10名‘优秀奖’,扩大了获奖面。五是在有限的经费资源里‘下血本’设置了丰厚的奖金和公费出国访学的机会,以激励更多的教师自我提升和专业成长。”李中生副校长欣慰地向记者介绍道。
做教育要有情怀
以学生为中心,抓好教学基本功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我校也正大力倡导中青年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校长王庭槐教授在比赛现场语重心长地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教育先行的。做教育要有情怀,作为教师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日常授课都要保持热情,认真备课。鲁迅曾说过,浪费时间就等于谋财害命。我们的老师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知其所以然”。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批判式思考,判断问题。没有好的学术,就没有好的教育,我们要抓好老师的基本功,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
决赛现场,各院系领导、教学督导纷纷对青教赛的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护理学院王秀岚院长说:“我认为独立学院发展的命脉就是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其中掌控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教师的授课水平。青教赛的举办,既有利于提高参赛教师授课的责任意识、增强其作为教师的荣誉感,也有利于以点带面地带动我校整体师资教学水平的提高。”
罗蔚茵督导也非常认同我校坚持八年举办青教赛的重要意义,罗教授说:“青教赛就像练兵,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实践,通过实践教出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出校门。青教赛重在经验的交流,让老师们在比赛中有所提高,有所收获,最终实现共同进步。比赛虽然会结束,但是教学活动要继续下去,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去做示范教学,让优秀的教学方式辐射更广。”
本次一等奖获得者周亭老师也同样认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基于三个喜欢: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喜欢学生,喜欢教学。而面对三个月的比赛过程,周老师觉得最大的收获在于这个过程中,所看到的自己的成长,也让自己更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初衷与决心。
同揽一等奖的张禹念老师认为,通过这场比赛,让自己更加认识到扎实的基本功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就是王校长所说的老师必须“知其所以然”,也是我们平日所说的“老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医学教学更是如此,关于人的生命与健康,更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养也十分重要,只有自己经历过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才能将其传授给学生,这也是对我校“三早教育”理念的有效践行。
王庭槐校长说,通过今天的青教赛看到了我校许多优秀教师令人惊艳的表现,希望教师们今后继续在课程整体知识结构、课程定位与主要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特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多下功夫。国家的发展既需要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培养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同时也需要新华这类应用型高校培育的应用型、适用性人才。希望教师们不忘初心,将个人努力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甚至“捆绑”在一起,为我校早日实现建成具有中国岭南特色的应用型现代大学而不懈奋斗。
教学要拥抱时代变化
练兵比武,全员辐射,彰显学科优势专业特色“本次竞赛旨在从我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增强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培育和创新,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授课水平;紧跟‘互联网+教育’时代新理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李中生副校长如是说。“教学设计是自己参加这场比赛的灵魂,我认为只有不断的充实、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论证、不断的推翻,才能做出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凸显扎实的功底和学科优势。”来自会计学院的张丹丹老师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参赛以来所经历的“苦”与“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懂教学的老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探索新领域、新知识。
本次决赛的14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学科、专业,王庭槐校长指出,在这场练兵比武中,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现场碰撞。激发着我们去深度思考,怎样去搭建一个日常的、可持续的教学互鉴平台,让我们的教师在具有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优秀教学模式中汲取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凸显出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王庭槐校长说:“本次比赛中我注意到,张禹念老师极为熟悉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功扎实,能很好地分配课堂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输出有效的内容,语言极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张丹丹老师能够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里面扮演角色,强化他们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林晓鸿老师将教学现场直接搬到了讲台上,生动形象地将实践课的意义诠释出来,大大地增加了授课的趣味和学生的参与度;实验组黄靖老师运用同学们对专业前景的疑问,引入核心概念,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精美的PPT,十分值得肯定;王静老师在短短的十五分钟内,从历史的引入,讲解了编码策略、脑电波信号和思维导图等,课堂设计符合‘90后’、‘00后’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中山大学原副校长、本届青教赛评委组组长陈汝筑教授说:“今天有两个教师的授课让我感觉印象深刻:唐旗羚老师的《药物化学》讲述了青霉素有关知识,她从化学建构上分析,为什么会过敏,如何治疗感染等问题,时间把握恰当;资源与城乡规划系的周月英老师,讲述了《工程水文学》,表述清楚,表达清晰,概念明确。今天的参赛老师选题比较贴合实际,紧贴生活和潮流,例如‘互联网+’,独角兽等等,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特有现象,老师们讲解生动,紧扣时代。”同时陈教授提出文科和理科分开比赛的建议,认为文、理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评判标准也不尽相同。陈教授认为今年将理论课组和实验课组分组进行是很好的举措,提出了若能将实验组的比赛环境还原到真实的模拟实验环境中,授课效果会更佳的建议。
面对记者提出“学校对于中青年教师培养这块下了哪些功夫?”的问题,分管教学的李中生副校长谈到,首先,学校鼓励各院(系)分别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师们可就教学设计、教学方式、试卷编排等内容交流心得。各教学单位结合“互联网+”、“新媒体”、“混合式教学”等新元素,可推荐1-2位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将从中挑选若干位优秀教师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上展示分享;其次,学校已陆续开展系列培训讲座,围绕混合式教学改革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手机进课堂、创客教学新理念等系列培训;第三,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改项目。
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理论课组)参赛教师风采展示
第八届中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实验课组)参赛教师风采展示
宣传与新闻中心、中大新华记者站供稿
文/杨佳妮 黄要武
采访录音整理/廖彩娟 茹湘婷 黄书妮 邹濠羽 何政 张儒彬 赖一伊
图/禤俊杰 赵浩佳 王仲贤 黄文贞 黄要武 黄君乐
审校|刘英
责编|杨佳妮